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专题】我院“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赴聊城市领略黑陶艺术

发布日期:2023-07-30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抔黄河土,浴火重生,仔细打磨,造就了红与黑的艺术—茌平黑陶。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茌平黑陶已走过几千年的岁月,它带着翻新泥土的味道将历史的记忆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7月29日下午,我院“儒韵齐风——匠心故里”实践团队来到聊城市东昌府区茌平黑陶印象馆,重温黑陶传承脉络,深入了解黑陶制作技艺,学习匠人精神,传播非遗传承文化内涵。

四千年历史,四千年传奇

7月29日下午,实践队员走进东昌府区茌平黑陶印象馆,参观黑陶展品,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黑陶的传奇历史。在“初见窑火”展厅,实践队员了解到,茌平黑陶至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素有”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的美称,它虽多带有秦汉是时期的古韵遗风,但茌平黑陶的历史不仅仅停留在秦汉时期。印象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黑陶的烧制技艺,在古代,黑陶主要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祭祀用的礼器,它们起源于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带有先人的文化气息。实践队员了解到,在1997年,名为“九龙熏”的黑陶作品就被山东省委、省政府作为香港回归的礼物赠送给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时,茌平黑陶至今已有几十件作品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定为“国礼”,这是对这项非遗技艺最大的肯定。茌平黑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见证着祖国多个重要的时刻。它从四千年前走来,带着一身的历史魅力,打开了新世界黑陶艺术的大门,用一抔黄河土诉说着华夏儿女的文化情怀。

红与黑的艺术,续写泥土的奥秘

实践队员参观了茌平黑陶印象馆内的黑陶作品,一件件工艺品呈现在实践队员的眼前,不禁让实践队员好奇这项非遗的烧制技艺,随后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来到“巅峰之作”展厅,了解了原始文化瑰宝黑陶的制作工艺,逐渐揭开了这项手工艺的神秘面纱。茌平黑陶原材料取自黄河故道河床下纯净的红胶土,经过淘洗、拉坯、晾晒、修整等工艺将红胶土处理好,然后进行烧制,据工作人员介绍,黑陶采用“封窑熏烟渗碳”方法烧制而成,是黑陶烧制的独特技艺。除了原材料的处理与定形,最重要的是将红胶土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就需要手艺人们的精雕细琢,把控每一个细节,实践队员观察之前九龙熏这件作品照片就可以看出来雕刻技艺的精湛,尤其是陶器上面凹凸有致的层次感几乎是一气呵成的,可见这项工艺的精妙之处更是妙不言喻。茌平黑陶用红与黑的艺术交织,将黄河土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揭开泥土的奥秘。

黑陶焕彩,浪漫传承

沉默的器物,吟诵出历史的绝唱。张玉春师傅已经带领同伴走过了20年的黑陶传承之路,虽然这一技艺尽显古老气息,但张玉春师傅没有将这一技艺止步于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她改进了黑陶烧制技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印象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手工艺人们大胆创新,用氧化的金属颜料在黑陶上绘画,使黑陶在原有刻画工艺的基础上愈加焕发光彩,纯手工雕刻依然是茌平黑陶不变的传承。展厅内除了详细介绍了茌平黑陶与龙山文化的历史渊源,更加吸引实践队员注意的是展厅的布置,设计者用黑陶碎片装饰地面,在楼梯边角放置展品,迈进印象馆就像是走进了黑陶的世界一样,里面的展品尽显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的融合,与远古黑陶艺术品不同的是,张玉春师傅为茌平黑陶添加了值得欣赏的美感,带给参观者更加直观的体验,且在特殊时期,如香港回归之日,让国民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浪漫气息。

茌平黑陶走过了四千年岁月,虽有三千年失传,但这种技艺依然没有消失在大众的视野,而是以考古发掘的形式重新出现在现代社会,并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继续走向世界的舞台,带给人们无尽的新奇感与典雅秀丽的美。

审核:刘贤贤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专题】我院“儒家文化齐鲁行”实践团前...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专题】我院“党史小课堂”教育关爱服务...

关闭